刘李博士:作为女孩子,当科学家是我自我实现的最好方式
——医疗大数据实验室 研究科学家 刘李
(法国格勒诺布尔-阿尔卑斯大学 电子工程博士)
每当遇到“长大后想当什么呀?”的问题,小时候的刘李就会坚定地回答说“想当科学家”。这颗早已种下的种子在她本科期间参加的一系列数学建模比赛中逐渐发芽。学应用数学的她不太想把数学当成束之高阁的学科,于是她为自己热爱的数学找到了计算机方向,而应用场景,她选择了当下越来越受关注的人工智能领域。
带着满满的斗志,刘李回到了国内,加入了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的医疗大数据实验室。在这个国际化的工作环境里,她感受到一种新鲜的活力;与一群年轻向上的伙伴并肩战斗,让她对能做的事情信心满满。更让她欣喜的是,研究院的广阔平台为她提供了将之前博士论文的课题付诸实践的机会。
一般提到和听障人士的沟通,人们往往会想到手语或者唇读。但前者是一套具有独立语法的视觉语⾔,和其他非听障人士所使用的语言系统不同;后者则因为不同的发音可能有相似唇形(例如[u]和[y])而产生混淆。相比之下,由刘李和她的博士导师共同发明的“Q语通”利用少量的⼿势辅助唇读,将人们使用的语言可视化,这样提高了沟通的效率,拉近了大众和听障人士的距离。刘李致力于无障碍信息沟通的研究,并且对AI公益很感兴趣。她带领团队用⼈⼯智能助力Q语通,创造一个实现视频到⽂本和语音的自动双向转换系统。
将Q语通发扬光大,要处理的语言环境变成了和西方语境截然不同的中文环境,许多工作需要推倒重来。但对于干成这件事的执着,让团队坚持下来。如今,Q语通项目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委、深圳市科创委、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以及其他公司企业的支持,阶段性的成果让刘李对未来的研究工作充满了期待。她见证了这个项目从无到有,Q语通的故事也将贯穿她的研究生涯。她说她会努力让这个项目继续走下去,真正落地,帮助到更多的人。这是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对于她来说,也是给自己的一份完整的答卷。
对于现在年轻人拒绝贴标签的状态,刘李提出了她独特的见解:“我希望大家提到我的时候,会说‘她就是那个做Q语通’的人。研究人员不排斥标签化,反而需要这种标签化。”在她看来,人们贴的标签,实际上是对他/她们科研工作的肯定。这也是她想要和广大立志投身科研事业和已经身处科研事业的青年们共勉的部分:坚持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认定之后,脚踏实地、有始有终的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