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说:2022年联合培养项目奖学金获得者科研心得分享(一)
为发掘培养优秀的大数据领域跨学科人才,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于2020年8月开始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启动联合培养项目。项目旨在资助成绩优异且有志在研究院所设研究所及实验室担任具体科研工作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相关领域博士生在学校产生的学费,资助时间为每年9月至次年8月。截至2022年10月31日,联合培养项目累计共有博士生186人次、博士后14人次进入计划。为进一步提升联合培养项目质量,培养适应社会、产业需求的大数据领域复合型人才,特推出项目奖学金获得者科研心得分享系列文章。
联合培养项目学生 张树韬
指导老师 张纵辉教授、史清江教授
张树韬,2018年于中山大学通信工程专业获得学士学位,2020年于中山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获得硕士学位,同年9月加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并入选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2022年8月至今在鹏城实验室未来网络系统优化基础研究室交流。目前已申请发明专利两项、发表会议论文两篇,其中一篇被评为IEEE ISWCS 2022最佳论文。
科研感想
非常荣幸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能够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让我们有机会与业界龙头企业展开合作,并且能够得到大牛老师的亲身指导,将通信技术与实际工程经验结合起来,为真实网络环境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提供有效解决方案,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我在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中已度过两年半时间,期间主要参与了与华为公司合作的在地化统计信道建模项目。该项目通过少量路测数据,建立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与信道角度功率谱的统计关系,进一步考虑地理空间与用户信道的交互作用机理,利用稀疏优化、贝叶斯推断等技术高效提取信道角度功率谱一阶和二阶大尺度统计特性,从而精细化地刻画实际的通信网络环境,赋能网络优化。所设计方案的平均预测误差小于5 dB,大幅优于传统的Ray tracing仿真方法(误差10 dB以上)。
我觉得实际工程中往往越简单的算法越有效,而且永远不要以为自己的某个想法很新颖,因为你总是能够发现在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已经有人做过类似的工作了,因此要广泛调研,找准问题所在,为所研究的场景设计合适的算法。
联合培养项目学生 李子牛
指导老师 罗智泉教授
李子牛,2019年6月于西安交通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20年9月起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攻读数据科学博士学位,并参与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联合培养项目,在罗智泉教授的指导下进行机器学习相关研究。曾在顶级会议(如ICLR、NeurIPS、IJCAI)和顶级期刊(如TPAMI)上共发表5篇文章。曾参加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第一届博士生与博士后学术论坛,获得口头报告一等奖。
科研感想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和深圳大数据研究院有很多顶尖学者,这里学术氛围非常浓厚。在我刚入学的时候,对科研还是非常懵懂,很多思维和技能都停留在本科生阶段。具体地,在科研方向上缺少大局观,不会判断问题的重要性和研究价值,即便已经读了很多论文,思路还是比较局限。此外,我的论文写作和口头展示能力也比较差,写出来的一些论文连合作者都很难理解,更别说广泛的读者了。
在罗老师的细心指导下,我能逐渐感觉到什么样的研究问题是重要的,并且开始学习如何在现有的结果上创新。研究院和罗老师组里的学长学姐们也经常帮助我,他(她)们会认真地读我的草稿、听我的一些学术报告,并且给出有用的反馈,因此我的写作、展示和沟通技巧在过去两年有很大的提升。我非常感谢他(她)们的帮助。
在过去两年多的生活里,我经常会遇到各种挫折:读不懂论文的证明,无法复现已有的实验结果,尝试的新思路被卡壳。在这个过程中,我更加意识到:一次性的成功是极少的,更多的是失败和随之而来的沮丧。有的时候,这些挫折会让我暂时看不到希望,甚至想打退堂鼓。但好在老师和朋友们会不断鼓励我,而我自己内心深处也有对科学研究的喜爱,因此在失败后我没有放弃继续探索。现在我能更加体会到:很多时候,放弃是一个很容易的选择,难能可贵的是坚持下去。
联合培养项目学生 董岩岩
指导老师 杨升浩教授
董岩岩,2017年于吉林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获得学士学位,同年8月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攻读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博士学位。入校以来,在杨升浩教授的指导下从事网络编码、无线通信以及编码理论的研究,目前在国际核心期刊及会议发表论文数篇,2020年获得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奖学金。近期即将前往新加坡国立大学作为博士后继续进行科研工作。
科研感想
转眼之间,我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已经学习了五年,这期间我在科研学习方面受益匪浅,这也得益于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的良好学术氛围以及优秀的师资环境。
非常感谢杨升浩老师对我科研上的悉心指导、严格要求和高质量的能力训练,这极大启发了我对于课题的思路,使我能够顺利完成课题的研究目标。同时也要感谢团队其他老师和同学对我科研、生活上的帮助,使我的研究生生涯无比的充实和有意义。
在整个博士生阶段的学习研究中,我有了很多深入的思考。不同于本科阶段的学习,研究生阶段更多的是主动去发现课题里目前未解决的问题,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以及可以做的事情,并且在不断地训练下,使自己逐渐能够独立地去解决问题。也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对课题要有自己的思考与探索,这对于长久的科研学习非常有利。在平时也要积极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可以帮助我们在科研学习过程中获取新的视角并激发出新颖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