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速递
于广军院长、万翔教授、王任直教授出席“2022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CHINC)”并发表演讲
2月24日-26日,在2022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CHINC)的论坛上,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深圳)于广军院长、万翔教授、王任直教授受邀出席并在论坛发表演讲。
于广军院长
于广军院长在本次大会分别主持了IT新技术发展与应用论坛和基于数据的临床科研平台论坛,并发表题为《物联网与数字健康》、《临床研究专病数据库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和《专病数据库建设》主题报告。
于广军院长在《物联网与数字健康》的主题报告中,从数字健康的战略与概念、物联网与数字健康的探索、健康云平台的构建、物联网健康及慢性病管理的可及性支付等角度剖析了物联网在数字健康领域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并指出物联网的应用是一个“不断探索,逐步到位”的过程,在慢病管理和健康管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未来将在传感器与网络技术优化、新型传感器、AI与机器人结合等技术层面不断实践和探索的情况下,物联网将与数字健康深度融合。于广军院长在报告中还详细介绍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深圳)的发展情况、研究方向和战略定位等。
在《临床研究专病数据库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和《专病数据库建设》主题报告中,于广军院长就专病库的建设概述、单个医院和跨医院专病数据库的构建实践进行深入讲解。于院长在报告中指出,专病数据库要在循证医学研究指导下进行构建,需要考虑针对专病开展临床研究的科学问题和研究目的。于院长还详细介绍了作为召集单位开展的儿童罕见病队列数据库建设工作,以及如何建立标准化专病数据集标准、实现规范化标准化专病库管理和如何开展数据库登记研究等内容。于院长表示,专病库的建设是连接临床病历资料与科研数据的重要桥梁,就是让“数据”变成“会讲故事的数据”和 “有用的数据”。
万翔教授
万翔教授在IT新技术发展与应用论坛发表题为“智能影像诊断技术进展及消化内镜中的应用”的报告,万教授从智能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消化内镜研究背景及目标、息肉分割及检测、息肉分型、智能分析平台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智能影像的前沿进展及研究院在消化内镜下息肉检测与分割方面的应用。万教授在报告中指出,研究院前期针对息肉分割的难点问题,包括在不同条件下采集的样本显示出不一致的颜色,造成特征分布差距和过拟合问题;由于反复的特征降采样,小息肉容易退化;前景和背景像素不平衡,训练有偏差等,研究院开展最新的技术进行逐一解决,并取得了良好的结果,目前获得了多位临床医生的认可和试用。
王任直教授
王任直教授在IT新技术发展与应用论坛发表题为“智能化辅助诊疗决策系统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的报告,在报告中王任直教授从垂体瘤面临的临床诊疗问题作为切入点引入人工智能概念,从中国第一例开颅手术治疗的垂体腺瘤引入智能化辅助诊疗决策系统的而研发,并以垂体瘤为例,介绍了面向智能诊疗的知识图谱的规范构建范式。王教授表示,经过前期大量的数据收集,目前牵头的“垂体疾病智能化辅助诊疗决策系统”已经建成包括15种垂体疾病的诊疗的诊断系统,病例验证准确率在95%以上,“面向分级诊疗的医生助理”覆盖了垂体疾病的诊前、诊中和诊后的全流程。王教授在报告中指出,目前结合多维度的数据辅助早期诊断疑难罕见疾病和外科手术导航系统也在不断地开发和临床应用,未来5G+多学科多模态的智能远程诊断体系将赋能整个医疗体系。
“2022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CHINC)暨中国医疗信息技术展览”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主办、《中国数字医学》杂志社有限公司承办。本次大会以“数智赋能,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邀请了业内权威院士、专家、领导进行政策解读和学术交流,围绕医院信息化建设、聚焦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信息化融合应用、探讨物联网、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5G新技术应用等设置了55个分论坛,有60000+名参会及观展代表和300+家企业汇聚2022CHINC,共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