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底静脉曲张出血风险自动分级项目
项目背景
食管胃静脉曲张
- 食管胃静脉曲张是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常见的表现之一(下图),约50%肝硬化患者都会发生
- 在中国,病毒性肝炎,尤其是慢性乙型、丙型肝炎,是引起门静脉性肝硬化的主要因素
- 据估计,中国有多达700万肝硬化患者
胃底静脉曲张出血风险评估难点
- 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发生是肝硬化患者最严重的不良事件,6周的急性出血死亡率高达25%
- 目前,医学界对于胃底静脉曲张尚未建立较为统一有效的评级系统
治疗方案
TIPS手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 可以有效降低门脉压力 (下图)
胃底静脉曲张出血风险自动分级项目
- 基于Copy-Paste数据增强的静脉曲张区域自动分割
- 分割结果辅助,对胃底静脉曲张出血风险进行自动分级
- 基于无分级、分割标注数据的模型预训练
项目意义
由于静脉曲张出血的高死亡率,辨别高危患者并阻止首次出血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对胃底静脉曲张的有效评级系统的缺乏,令评估依赖于高年资内镜医师的主观经验。 通过将高年资医生的主观经验进行量化建模,可以得到具有一定鲁棒性的出血风险评估指标。总结医生经验,推动胃底静脉曲张分级标准的建立。同时,还可以用于辅助低年资医生的临床诊断,提升其诊断准确性。
项目挑战
- 胃底静脉曲张形状、位置、直径均多变,医生难以准确直接描述
- 缺乏评级系统的金标准,分级的标签可能存在主观偏差
- 胃底的内镜数据中干扰因素较多,如:胃底粘液,胃底充气程度不同,内镜拍摄曝光距离、亮度、角度差异较大
- 出血风险分级标签、静脉曲张分割轮廓标注困难,不同医师意见不一,标注数据数量少
- 图像对比度较弱,胃底皱褶与静脉曲张部分相似,存在深度辨别问题,对分割与分类均造成困难
数据集搭建
收集流程与标准:
检索2014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间合作医院胃镜检查诊断包含“胃静脉曲张”的患者,每名患者筛选1-5张相关图片
排除不合格图像,包括:
- 图中存在影响静脉曲张区域显示、曝光的因素,如较多胃底粘液、活动性出血;
- 除TIPS外其余内镜治疗后图片;
统计:
- 有标注胃底静脉曲张图像:
病例501例 图片1702张
- 无标注预训练胃底图像:
静脉曲张、正常胃底各1万例
标注:
- 1名医师对内镜图片用Labelme 软件标注静脉曲张范围、红色征位置。
- 另由3名内镜医师先分别判读胃静脉曲张程度,再进行一致化讨论,统一最终分类标签。
解决方案
基于Copy-Paste数据增强的静脉曲张区域自动分割:
鉴于有分割标注的静脉曲张图像数据量较少,采用Copy_Paste的数据增强方法,增加可用数据量, 即:裁剪不同的静脉曲张区域,用不同手法粘贴到其他胃底图像上
使用Swin-UNETR作为分割网络Backbone
下图中:
列1、2为原图;
列3 为前两列中静脉曲张Copy_Paste形成的新数据。
分割辅助出血风险自动分级:
单独预训练分类和分割网络后,用一定方法将分割结果的掩膜与原图结合,输入到分类网络中,对最终的分类网络进行训练
下图中:
蓝色:分割辅助分类的联合网络
绿色:自监督预训练网络
橙色:分割与分类可视化展示